2014-03-13 09:15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2005年,昌都地区完成生产总值32.5亿元。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农业连续10年获得丰收。第二产业在结构调整中有所突破,建筑业发展成为第二产业的主要增长点,2005年完成投资28亿元,是2001年的2.8倍。第三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显现,批发、零售、餐饮等发展较快,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亿元,是2001年的1.5倍;旅游业实现收入1.1亿元。
小城镇建设及农房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昌都地区依托“一点三线”(昌都镇、国道318、317、214线)公路交通网络体系建设,结合生态搬迁、扶贫搬迁、游牧民定居工程和农房改造项目,加快建制镇和集镇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农牧区集镇、村镇规划与建设,形成了以昌都镇为核心,以县城为主体,以建制镇和一般集镇为基础的三个层次的城镇体系格局。5年来,地区在小城镇建设和农房改造方面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城镇化水平由2001年的7.3%提高到2005年的12.6%,城镇常住人口由4.3万人增至7.8万人。
“十五”以来,昌都地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亿元,年均增长30%,规模是“九五”末投资总额的4.6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解决了一些制约昌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能源等瓶颈问题。全地区完成了乡乡通电话工程;完成了391个村的人畜饮水解困工程,解决了11万人、55万头(只、匹)牲畜的饮水问题;完成了1286座“村村通”广播电视收转站的建设任务,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83.7%、84.5%;完成了11个县卫生服务中心和54个乡镇卫生院的建设。5年来累计完成教育投入6.37亿元,改造和新建县乡中学和小学207所。2005年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达到11123人,完成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通过组织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累计完成生态建设投资3.142亿元,完成退耕还林(草)142658.4万亩(退耕地造林73658.4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69000亩),藏东生态环境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昌都地委、行署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不断扩大与区内六地(市),与云南、青海等周边藏区,与四川、天津、重庆等对口援藏省市等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出了“靠西朝东、接轨东南”的对内对外开放格局。5年来,全地区共引进招商项目45个,资金12.65亿元;个体工商户由4836家发展为7255家,注册资金由7277万元发展到1892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