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12:29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昌都地区殡仪馆,位于昌都地区卡若区城关城字通沟,离地区所在地8公里,隶属地区民政局,科级建制,事业单位,定编10人。
地区殡仪馆属于国家民政部援项目,1999年9月由自治区民政厅从国家民政部下拨的援藏款中拨专款438万元给地区民政局修建,2000年4月竣工,同年12月20日正式投入使用。该馆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内设火化车间、整容化装室、冷藏室、灵堂、骨灰存放室、丧户休息室。是一所设施配套、功能较全的现代化殡仪馆。
昌都殡仪馆是西藏自治区仅有的两所殡仪馆中其中的一所,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对昌都人民的深情厚爱。它的建成,对促进昌都地区殡葬改革,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丧葬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把殡仪馆建设成为一个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殡仪馆,地区民政局投资10万元2400平方米的荒地绿化为草坪;2005年筹集35万元新建职工宿舍房6套。
截至目前,昌都殡仪馆已火化431具尸体。从而“以人为本,丧家至上、服务第一”的殡葬工作理念得到了体现,也为全地区殡葬事业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全馆职工为荒山植新绿
今年4月份,昌都地区殡仪馆全体职工在本馆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义务植树活动,连续几天共栽种玫瑰、桃树、苹果等9种共1000余株。
记者在植树现场看到:职工们挥舞着手中的镐头、铁锹,有条不紊地挖坑、扶苗、培土、踩实、浇水。4个多小时,一排排整齐的桃树幼苗栽植完毕。来自内地的一名打工者这次不光来看植树的热闹场景,还和白玛次仁一道为植树人员现场讲解和演示了如何保证树木成活的技术要领。
据了解,今年是国际森林年,联合国大会号召各国政府、国际机构、主要团体参与和组织有关植树造林活动,为当代和后代的利益,对森林实施可持续永续利用、经营。地区殡仪馆这次活动,就是以国际森林年为契机,通过在本馆1998平方米荒坡上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学习“老西藏生命不息、植树不止”的精神,调动全馆职工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的公益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