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1 17:27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九月清晨,天空湛蓝,灿烂的阳光暖暖地照射着美丽的邦达草原,为入秋略带寒意的草原带来了一丝温暖。22日,由行署副专员洛松德青带队的地区发改、财政、水利、农牧部门,及11县主管农牧副县长、县农牧局领导组成的工作组,驱车赶往邦达草原,通过实地考察、实地学习的方式,共同探讨如何保持昌都每一片草原的“绿衣裳”。
工作组一行首先来到八宿县集中乡查龙行政村,实地查看了去年实施的人工种草情况。在对比强烈的查龙村人工种草基地,一边是已经沙化的草原,一边是通过人工种草实现的绿茵草地,让在场所有人切身感受到了草原建设取得的成效。
邦达草原是昌都主要牧区之一,拥有天然草场面积370.08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361.31万亩。 但由于种种原因,邦达草原的沙化、退化面积不断加大,退化面积达101.16万亩。邦达草原上的邦达、集中、益青、郭庆等四个乡镇的311.26万亩草场,目前牲畜超载10.29万个绵羊单位,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当地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为了保护好现有的天然牧场,八宿县通过在沙化、退化的草地上实行人工种草、围栏围建等建设措施,加大沙化、退化草原的治理工作力度,大大提高了草场的产草量,在不增畜的情况下,解决了部分牲畜的饲草问题,有效减少牲畜对天然草场的牧草采食量,不断缓解天然草场的压力。
近年来,八宿县认真按照“以牧为本、以草立业、生态并重”的畜牧业发展思路,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以遏制草原退化为目的,大力实施邦达草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2007年至2008年,先后投资2724.6万元的八宿县邦达草原建设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包括草地围栏、人工种草、草地灭鼠、建设草料库、建设牛棚、牛圈、购买免耕播种机等;2008年,八宿县投资2530万元建设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退牧还草900000亩,今年7月建设完工;2009年至2010年,实施总投资286万元的八宿县人工饲草料和草种繁育基地,完成人工饲草料与草种繁育基地的草场复垦10185亩。
八宿县农牧局局长、草建指挥部副指挥长江措仁青介绍,“通过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邦达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为牧区畜牧业经济健康发展,牧民群众增收创造了条件。目前,八宿县邦达草原4个牧业乡镇草场围栏面积达到110万亩、人工饲草基地4万多亩、项目新增牲畜棚圈3万多平方米,新增草场灌溉面积6万多亩,人工种草、草场补播的机械化程度得到有效加强,为今后春季休牧、禁牧,畜舍饲养,牲畜结构调整,防抗灾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以前没有足够的饲草,限制了牛的生长和牛肉的质量,没人买南宫28的牛。为了维持生活开支,南宫28每次只能拉两三只羊到昌都去卖,一般都卖不了好价钱。现在好了,有了人工种草,南宫28不愁牲畜的饲草问题了,买牛的人也多了起来,而且草种子还可以卖钱,光燕麦草种子一斤就能卖2.5元,提高了南宫28的现金收入。草原的环境渐渐好转了,生活也一天天的富裕起来了,这是南宫28感到最欣慰的。”八宿县邦达镇查龙村村长泽多笑着说。随着人工饲草基地的逐步建立,每亩草场产青饲草4500多公斤、草种137.5斤左右。人工种草既育肥了大批牲畜,又富了牧民的钱袋子。如今,八宿县邦达草原建设项目区牧民人均纯收入3669.18元,比2002年增加1875.8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