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雅县做好“五件事”开好“五个会”
2014-08-01 09:32
来源:昌都地委外宣办
点击:0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察雅县通过做好认真听意见、关注青年成长、加强寺庙管理、创建活动、注重服务成效“五件事“,扎实开好“五个会”。
认真听建议,开好“村民会”。各村“两委”班子与当前驻村“五项任务”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走下去与请上来相结合,从解决干部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组织农牧民群众召开“四风”、“两问题”、“一薄弱”、“六不强”问题查摆会议,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谈心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访民情、问民意、听民声、解民难,让群众全程参与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努力营造大家敢说真话、能说真话的氛围。同时,邀请服务对象、联结户和农牧民党员、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面对面听取意见,进一步了解干部群众真实想法,做好干部群众的思想稳定工作,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中查找,大力弘扬亲民爱民、一心为民的优良传统,为实现社会持续稳定提供坚强的群众基础。活动中收集“四风”等方面问题765条,困难问题收集707件。
关注青年成长,开好“青年会”。一是举办实地教学。协调组织全县各行业青年团干部赴雪东新村、察俄村等开展实地教学,并邀请专人为农牧民青年讲述扎根基层、献身基层的同志,教育引导全县青年以实际行动践行敢为人先、敢于创新、敢于拼搏精神。二是召开集体座谈。组织县机关青年,县团委书记、工会主席、热青办干部、机关青年等60余人,传达学习《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等重要讲话精神,为广大青年健康成长指明方向,不断把“个人梦”融入到“中国梦”中,并就广大青年对如何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团县委工作和如何更好的发挥团组织作用和青年的希望和要求等问题向机关青年发放征求意见表60份,征求意见建议200余条。三是开展集中志愿服务。每月不定期的组织县直机关、县中学青年和团员代表100余人赴烟多镇居民区卫生死角集中开展2次以上志愿服务活动,号召青年干部发扬拼劲、创劲、韧劲的“三劲”和效率化、开阔化和精细化的“三化”精神,为贫困户、孤寡老人解忧,陪他们读书读报、促膝谈心,替老人们整理房间、打扫卫生等,引导青年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加强寺庙管理,开好“僧众会”。一是讲方法、讲策略、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宣传党的政策及国家法律法规,确保29个寺庙法制宣讲工作取得实效。二是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原则,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寺庙,建立寺庙劝退人员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从源头管理的措施,加强寺管会班子力量,牢牢掌握寺庙领导权,坚决把政治上有问题的人调整出民管会,把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管理能力强的爱国爱教僧尼充实到寺管会班子中,大力推广乡(镇)副职担任寺管会常务副主任做法,使其真正发挥作用。三是充分发挥“网格化”作用,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宗教工作管理网络,县、乡、村、寺庙层层签订寺庙管理责任书,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不断加强对正常宗教活动和大型传统宗教活动的管理,确保宗教秩序正常化、宗教活动规范化、宗教事务法制化。目前,共调整寺管会成员12人,充实乡(镇)领导担任寺管会常务副主任13人,与29个县级寺庙签定寺庙管理目标责任书,同时各寺庙根据寺管会和实际的要求完善了《寺庙管理暂行办法》。
创建活动着力点,开好“乡镇会”。各乡镇、村居“两委”班子通过开设党群知识理论大讲堂,以乡镇“一把手”讲理论、党建副书记讲政策、村两委干部讲业务为主要内容,变过去“少数人讲、多数人听”, 为“多数人讲、多数人听”舆论氛围,以此打造平等交流、民主讨论平台。在大讲堂活动中,各乡镇、村居两委坚持每日必读,用工作节奏快一点、上班时间挤一点、午休活动减一点、应酬娱乐少一点、下班时间学一点来坚持学习的做法,让“学习成为常态,工作才能进入状态”、“学习伴随终生,才能走好人生”的工作理念带动村两委班子成员认真学习党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群活动系列重要讲话、贡嘎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通报、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报告和中央、自治区和地区一系列关于惠农惠寺惠民惠僧政策,并把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内在学习动力放在突出位置,及时对返乡、返村农牧民党员进行集中补学,采取综合措施,不断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作为第一需要,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进而在全局确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有效破解学用脱节、学而不进的难题。
注重服务成效,开好“家庭会”。以“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和“一管四联三结”和为抓手,坚持深入调研,了解村情和民意,从村级经济发展中最急、最盼、最难解决的问题入手,坚持把服务工作做好、把问题解决好,不拒绝、不拖延、不推诿,做到“只为发展想办法,不为困难找理由”。各单位第一负责人带头落实定期联系、定期走访等制度,从解决困难户、五保户和三老人员最难、最盼、最急的问题入手,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的服务,坚持有一件、办一件,成一件。帮助困难群众分析在发展思路、生产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根源,让要我脱贫转化为我要脱贫的“等靠要”思想,并把握县城房屋建设、川藏联网工程和8.12灾后重建增收机遇,积极联系协调施工方,从困难户现实的问题中发现和破解深层次矛盾,向贫困户提供结业平台,真正做到服务发展求“实”,经济增收重“效”。目前,全县开展服务活动970余次,向特困群众联系协调增收渠道70户,脱贫信息138条,实现特困户月人均收入25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