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江达电(通讯员王艺融)为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业务能力,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江达县岗托镇党委依托岗托镇农牧区党员干部培训中心阵地优势,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培训工作力度,取得了良好成效。
健全机构,强化领导。镇党委书记高度党员干部尤其是农牧民党员能力素质提升工作,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制定了《岗托镇2015年度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及时成立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后勤保障、设施管理等具体责任人,完善教学管理制度15条。
教学丰富,方式多样。镇党委坚持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确保了培训工作富有特色、内容丰富,学员积极主动、乐于接受。一是邀请“三老人员”宣讲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开展反分裂斗争教育,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感染力。二是邀请镇主要领导干部为学员授课,重点讲解对《党章》、反腐倡廉及党性党风党纪等业务知识,提升学员党性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三是采取“请下来”的方式,积极与县委党校、县人社、县农牧等部门协调,争取上级专家、技术人员到培训中心开设强基惠民、科技文化、法律法规等教学课程,提升学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水平。
三大课堂,成效显著。一是“固定课堂”示范学。依托培训中心主阵地,以培养党性强、观念新、有技术、会管理、“双带”能力突出为目标,定期为村“两委”干部、农牧民党员开设政策、文化、科技、卫生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次全年来,共举办培训班8班,共培训995人次;二是“流动课堂”灵活学。以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五下乡”活动为契机,组织党员干部、教师、技术人员和“乡土人才”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教育培训50次,受益群众1100人次。通过现场解答问题,具体帮助指导,通过相互提问、共同讨论,增强培训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三是“互助课堂”结对学。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的形式,组织10名镇党员干部与农牧民党员结成对子,制定帮扶计划,明确帮扶目标,面对面沟通,心贴心解忧,及时把政策、信息、技术、项目送到结对农牧民党员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