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施策、提高技能 昌都市人社局多措并举实现贫困群众转移就业
2016-04-30 10:48
来源:昌都市委外宣办
点击:0
为推动全市精准扶贫工作,昌都市紧紧围绕“一精准四重点”的战略部署,以建立就业贫困人员台账为基础,以开展技能培训为手段,以强化就业服务为抓手,以拓宽就业渠道为途径,以增收致富为目标,依托产业带动、创业扶持、就业扶藏、就业专项行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就业扶贫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坚持“九个推进” 确保就业扶贫工作稳步开展。截至目前,全市共举办各类农牧民技能培训班45期,培训人数234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农牧民830人。涉及建筑施工、装载机挖掘机操作、餐饮客房、蔬菜种植、面点加工、经济林木种植、唐卡绘画等23个技能培训工种以及互联网+电商创业培训,实现1652名贫困农牧民转移就业。
一是成立小组,明确责任推进。为贯彻落实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就业扶贫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人社局专门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局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责任人、11县(区)人社局长任成员的昌都市人社系统就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6个分项工作小组,分别为培训组、调查组、协调组、保障组、材料组、督查组。同时,明确了各小组工作任务、职责,确保就业工作组织领导到位。
二是摸底调查,掌握基础推进。为全面掌握农牧区贫困人口就业状况、培训意愿,农牧民施工队培训需求,实现就业扶贫对象动态化、精准化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牧区未转移就业“三无”家庭情况调查,驻昌各企业劳务需求和农牧区务工人员就业意愿等劳务供需调查、农牧民施工队基本情况调查等一系列调查统计工作,做到就业服务各项工作底数清、情况明。
三是制定方案,谋划思路推进。起草编制了《昌都市“十三五”转移就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昌都市“十三五”就业扶贫规划》、《昌都市“十三五”就业扶贫指导意见》、《昌都市2016年就业扶贫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方案,为全市就业工作开好局、迈好步,指明了方面、谋划了思路。
四是创新培训模式,联动精准推进。开展以转变就业观念,增强组织性、纪律性,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军旅式技能培训,将培训场地拓展到各类企业、建筑工地、种养殖协会、新农 村建设、扶贫易地搬迁等生产劳动一线,坚持引导、培训和带动相结合。同时,市直相关单位和各县(区)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如市人社局开展了军旅式+企业订单、军旅式+互联网电商培训,八宿县开展了军旅式+邦达机场改扩建定岗式培训,卡若区开展军旅式+蔬菜协会培训,左贡县开展了军旅式+生产协会培训。
五是开展督导,确保落实推进。为及时掌握全市就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实行了领导班子包县(区)制度,对各县(区)就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场督导。领导班子成员分赴11县(区)检查指导就业扶贫工作,及时了解就业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全市就业扶贫工作有序推进。
六是规范流程,建立台账推进。为进一步夯实就业服务基础,健全就业服务基础台账,做到就业服务“五实”要求(实名、实训、实技、实用、实效)。绘制全市统一的就业扶贫工作登记表、工作台账,并下发通知,明确各项工作要求,实行就业扶贫工作定期报送制度。规范了各县(区)职业介绍、岗位开发、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等就业扶贫工作流程,实现就业扶贫建档立卡。
七是建立机制,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为统筹做好就业工作,促进就业扶贫工作的顺利实施,市人社局建立了就业专题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听取工作进展情况,安排部署下一月工作,并统筹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将就业扶贫目标进行分解,下发各县(区),完善就业考核体系。实行年度目标责任制度,把就业扶贫、岗位开发、城镇新增就业、职业指导和介绍、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扶持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等指标作为各县(区)的具体工作目标和政绩考核内容。
八是开发岗位,举办招聘推进。为进一步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给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特别是贫困农牧民搭建劳务供需洽谈平台,市人社局自年初开始,安排专人深入各用人单位调查岗位,每月月初和月中举办两次小型室内招聘会,并在4月22日成功举办了昌都市2016年“春风行动”人力资源大型专场招聘会。此次招聘会共有45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571个,招聘岗位涉及医学、餐饮服务、电子技术、管理人员、市场营销等近30各工种,进场求职人员达1100余人,现场达成用工协议107人,特别是实现了卡若区贫困就业27人,达成意向性就业用工协议398人。
九是主动协调,做好对接推进。为充分调动援藏省市优势资源,有效解决就业技能培训、资金短缺问题,抓住调整援藏省市的有力时机,分别向援藏的“三省三市六企”及资金援助的北京市、江苏省、广东省等至函,协调岗位、资金、培训等项目。目前,以和重庆市、天津市、福建省达成初步援助协议,其他省市、企业正在协调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