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次:大伙儿都富裕起来就是我的心愿
西热群措
卡若区日通乡雄达村,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程度的江次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他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不懈的努力,挖到人生的第一桶金,经营开办砂石场、组建农牧民施工队、成立农牧民运输公司。他带领乡里的群众一起创业致富并逐渐成为乡里的致富领头雁。他的创业致富故事,经扎曲河水流入滔滔澜沧江,飘向四方、广为流传。
突破困境寻出路,风雨无阻追梦想
十年前,面朝黄土背朝天长期劳作于乡垅间,付出巨大的辛劳,却一直“挣钱少难致富”的窘境,让江次这个在村里有些“不安份”的年青人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有效的渠道和手段实现致富,从此改变自己的人生,改变全家人的生活,甚至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实现生活质量的大改善。
2005年,江次到昌都镇务工,只要不违法,不论多辛苦,能打到什么工打什么工,什么挣钱干什么,他曾经到建筑工地挖方运土,也曾开着车子四处跑运输等。期间遇到了不少常人没有经历,也无法想象的困难,但他从言不放弃,从不退缩。慢慢地,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他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实现了原始资金的积累,历经三年的打工生活,挣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30万元,同时也积累了不少从商经营的经验和人脉。
牛刀初试见成效,追梦路上不回头
2008年,看准了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后,富裕起来的人们对住房条件的要求不断提高,加上国家全面实施安居工程项目,建筑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的状况,江次用自筹的100万元资金,和向亲朋好友借来的600多万元,在拉多乡曲崔村、日通乡达东村和如意乡琼卡村开办起了砂石场,经营砂石加工业,组织日通乡雄达村群众成立了运输队,为各建筑施工队提供河砂、碎石等建筑材料。
2012年5月,不到五年的时间,江次不仅还清了600万借款,还带领如意乡雄达、瓦列、达东、温达等村的青壮年劳力,累计增收500多万。诚信经营中,江次的工厂不仅经济效益不断提升,而且凭借其质量上乘的砂石料,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订单从四面八方飞来,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周围群众也因此得到更多的增收致富机会。
组建农民施工队,乘胜追击谋发展
通过发展砂石场、成立运输队,江次有了稳定、优厚的经济收入,成为了村里乃至整个日通乡率先富裕起来的一批人。他那颗不安份的心又活泛了起来,开始思考如何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一番思量后,他决定利用自己现有的优势条件,带领农牧民群众组建成立建筑施工队。
2012年9月,在江次的精心操持和积极协调下,日通乡农牧民建筑施工队正式挂牌成立。成立之初,他先后到内地兄弟省份、区内各个地市考察学习,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采取“以干带训”的方式把建筑技术传授给农牧民施工队队员。发展到现在,施工队中有混泥工20人、木匠10人、钢筋工10人、小工30人,并且这支队伍还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人心齐了、干劲也就足了,施工队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江次的带领下,共为当地群众修建民房30余间。活儿接得越来越多,收入越来越可观,参与施工的几户群众当年的收入就相当可观,这既增强了他们发家致富的信心,还影响带动了周边群众加入到这个行列中。
2013年,江次经过详细调查,密集进行整合资金、发动群众等一系列动作,整合原有施工队和运输队,成立了规模更加庞大、管理更加规范的日通乡青年农牧民运输公司。他还增加900万元资金投入,购置了运输车辆和工程搅拌车120台,(其中工程搅拌车40台)。更强的技术、更广的资源、更多的资金,使他参与到更具技术性、更具挑战性的项目建设当中。
致富思源,不忘感恩回馈社会
在江次顺利实现人生梦想的过程中,时刻铭记着正是党的好政策带给他发展壮大的机会,“作为一个社会个体,努力回报社会、关注家乡发展、关爱家乡弱势群体”是他“感党恩、回报家乡”的实际体现。
助人行善。从2008年开始,江次每年都从个人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帮助日通乡贫困户、五保户,给他们发放生活物资、传授致富本领,截止目前累计发放帮扶资金40多万元。2009年3月,江次自筹资金20万元,带领日通乡农牧民建筑施工队为日通乡雄达村修建了一座储水池和一条农田灌溉水渠,为全村群众解决了吃水难和农田灌溉缺水等难题。2013年昌都“8·12”地震发生,他为灾区捐款1.1万元。达东村购置学生接用车,他又主动资助1万元。2014年温达村建设“美丽乡村”,该村59户统一修建农牧民安居房所需沙石都是从江次的沙石厂购买,江次以每平方低于10元的市场价优惠出售给他们,从中为群众减轻5万多元的经济负担。同时为村里5户困难群众免费提供沙石,该村贫困户洛西一见到江次就竖起大拇指说:“他是个大好人啊”!
搞好传帮带。为了解决当地群众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江次在其开办的砂石场、农牧民施工队和青年农牧民运输公司里,除部分外聘技术人员外,其余全部聘用当地的农牧民,通过发挥“传帮带”作用,积极教授农牧民群众产业发展新理念和新技术 ,既增加了群众现金收入、又引领大家从传统的农牧业生产者转型为技术型农牧民、产业型农牧民。在闲暇时,江次还给村里的青年农牧民讲述他创业致富的事迹,向青年群体传授致富经验,通过交流讲述,教育引导广大青年群众要靠勤劳的双手、辛劳的付出来换取今天幸福美满的生活。
“致富思源、不忘感恩”,江次说他的成功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他要继续努力,帮助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谋求发展新思路,带领群众共同走上致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