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7 11:10 来源:西藏日报 点击:0
本报昌都4月16日电(记者 陈志强)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八宿县结合实际,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围绕调动主体作用、壮大产业、增强活力、拓展渠道等工作,积极探索拓展贫困群众致富新路子,以“五模式”促进群众脱贫增收。
构建贫困群众参与模式,发挥主体作用。实行责任划分,将责任具体到对口联系乡(镇)的县领导、乡(镇)干部、驻村干部头上,明确要求对口联系干部到群众家中宣传动员,让群众主动参与;鼓励和引导搬迁群众改变“等靠要”思想,积极参与投工投劳。以“农户+合作社”的方式,将建房工作承包给劳动力多的贫困户;将劳动力多的贫困户招聘到乡(镇)农畜产品加工合作社,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截至目前,已组织贫困群众自主投工投劳500余人次,招聘贫困户群众20余人,承包土墙建设50余户,为贫困群众产生效益和劳务增收70余万元。
构建园区助推模式,拓展就业增收新渠道。通过积极加快县产业园区建设,加强与企业方的沟通对接,协调企业吸纳贫困群众入企工作,引导贫困群众入园就业。截至目前,园区内企业员工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人员所占比例已达到68%以上。其中,拉鲁卡荞麦加工厂解决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其人均年收入达5万余元;民族工艺服装加工厂24名员工皆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人均年收入达4万元左右。
构建资源引领模式,提升群众“造血”功能。通过探索建立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充分挖掘资源潜力,进一步帮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然乌镇然乌村砂石厂合作社,充分挖掘当地砂石资源优势,带领贫困群众通过砂石加工、运输产业实现增收。今年预计砂石加工厂纯收入可达300万元,砂石厂的6户贫困群众每人每年收入可达3.6万元;按砂石厂每年收入80%作为全村贫困群众的分红基数,户均可分红4万余元。
构建招商引资拓展模式,注入群众增收新活力。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扶贫搬迁点,并通过土地、农田、房屋等的租让、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招商引资,让群众实现“租金、酬金、薪金、股金”多渠道增收。然乌镇然乌村通过引入企业参与群众房屋建设,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房屋修建资金短缺困难。目前,然乌村共招商引资3家公司参与25户群众建房,其中泊阅集团已对13户贫困户兑现一年土地流转金,共计13万元。
构建特色旅游模式,树立群众致富新观念。积极探索自然旅游资源与地域人文有机结合的模式,将县域内的景区景点与当地藏民族传统游戏项目充分融合起来,吸引游客体验民俗文化,着力打造特色旅游产业。同时,组织群众到云南、山南等区内外省市考察体验,引导群众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和发展理念。目前,吉达乡以合作社模式经营的同空村“洒咧(过林卡)”营地,辐射带动周边贫困群众43户161人实现增收;然乌镇聘请村民经营的然乌村“洒咧”营地,可带动然乌村当地91户475名贫困群众参与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