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昌都被神奇征服
2018-01-24 09:29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对于昌都,即使早就与西藏结缘,也在心中充满好奇和想象:那么遥远,那么神秘!
在2018年曙光初照的时候,1月5日,南宫28一行4人(中国人民大学高贵武博士、西北大学王晓梅博士、西藏民族大学泽玉博士),应昌都市委宣传部的邀请,参加“康巴昌都·2017十大新闻”发布仪式。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昌都,从而实现了穿越西藏七地市的夙愿。
在飞机即将降落的时候,“邦达机场”的名词就具有极大诱惑力:它曾经被誉为是世界上最高的机场,海拔达到4334米。雪山在机翼下就像最优美的山水画一样第次绽开。走出机场,强烈的寒意扑面而来。
这也是号称世界上距离市区最远的机场:137公里。“遥远”也许是对初次进藏的人的生理考验,却绝对可以获得心灵上的莫大享受,南宫28对这次文化之旅充满激情。因为正是这“漫漫”路途,能够顺道从容观赏远古时期留下的“大脚印”,闻听昌都主人讲述著名的“卡若遗址”绚烂的传说。这还不包括客人本身面对蓝天碧云不断发出的惊叹。
第一次进入昌都市区,她的个性化都市形象就远远超出南宫28的想象。
“昌都”的名字颇具艺术感。扎曲和昂曲在昌都相汇为澜沧江,由此获得“两水汇合之处”的美好命名。登上昌都高处所在的强巴林寺,即使是一个摄影技术再拙劣的人,也会获得山水环绕城区的优美画面,从而直观证实昌都名字来历之不虚。
昌都新建市区的巨大震撼力,也许并不在于她的高楼大厦,而在于文化的魅力。这个被称作“茶马广场”的城市核心区,其建筑风格洋溢着康巴文化的光彩。偌大的广场禁止机动车辆进入。“昌都茶马城”居高临下,将茶马广场与强巴林寺连接一体,“昌都博物馆”则恰如其分地镶嵌其中。晚上广场灯火灿烂,其辉煌程度并不亚于内地的都市。令人惊讶的是,即使寒意盎然,广场上旺盛的人气却昼夜不歇,人们穿梭于民族文化消费区和时尚的商店,热闹会伴随广场播放的音乐,一直延续到晚上11点后。
文化景观总是昌都深厚魅力的符号:在昌都行政中心广场上,矗立着“昌都解放纪念碑”(1950年10月19日),它实际上成为西藏和平解放的精彩序幕;在昌都博物馆,人们不仅可以看到远古时期的考古成果和昌都在西藏和平解放中扮演的“先行者”的角色,而且会震撼于“茶马古道”的历史辉煌感。我个人的感觉,是“茶马文化”与“康巴文化”、“西藏和平解放”文化一道,构成了昌都文化的三张璀璨名片。
作为西藏新闻传播历史的追随者,我还要特别为昌都注明她在西藏新闻传播史上的独特坐标:1951年7月26日,在人民解放军18军先遣队于离开昌都第二日创办的军队报纸《新闻简讯》,实际上是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创办最早的报纸,与《草原新闻》(十八军青海进藏部队——十八军独立支队1951年8月28日在青海香日德创办)一道,成为西藏当代新闻事业的两支源头。西藏人民新闻事业的揭幕仪式所选择的地点,正是西藏昌都。
此次昌都之行的高潮一幕,当然是于1月6日上午11时举行的“康巴昌都·2017十大新闻”发布仪式。据称,这已经是第二届。新闻是时代的晴雨表。由社会各界评选出的昌都十大新闻,实际上记载和塑造了2017年昌都的经典形象。这不仅仅是新闻舆论界的盛会,更是传播昌都的舞台。昌都的自信和荣耀,由此可以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1月8日南宫28离开昌都的时候,昌都以一场浪漫的白雪为南宫28饯行:雪山无比纯洁,天空优雅而明净,世界就是宇宙,宇宙就是世界,昌都的深邃、圣洁,于此进入永恒的画面。
作者:西藏民族大学新闻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