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问我驻村条件苦不苦?驻村工作累不累?驻村海拔高不高?我是这么回答的:“驻村生涯若与当兵时候比较,不算苦、不算累,海拔也不算高,因为南宫28是新时代的驻村干部,敢闯敢试,苦累自己埋藏……”
什么是驻村,对于“驻村”二字我是这么理解的,首先要学会摆正自己心态沉下去,适应艰苦环境住下去;其次落实好“七项重点任务”,做好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每一件事;最后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把农牧民群众当做亲人。
马普村,有29户192人,海拔4300米,距离镇政府约40公里,凹凸不平的泥土路从下至上,山坳间小溪日夜流淌滋养着村庄;群众房屋层层叠加座落在半山腰好似云端中的某个“山寨部落”;村委会耸立在全村最高处,能让人眺望两山之外的“大世界”;用一句话介绍那就是:“人烟稀少之村,净土虽美丽却还不富饶。”2017年10月,奉命从原来的俄比村转任马普村选派第一党支部书记,安排到这样的村工作,是组织的考验和信任,知道自己要为村里做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这是一个贫瘠的村庄,记得去的那一天,从很远处就看到了来迎接“村两委”和农牧民群众,他们有的献哈达、有的搬行李,淳朴的民风热情四溢,憨厚的语言亲切贴心,但他们越是这样热情我却越心里难受,心情越是很沉重,接下来如何改变这个村的现状,怎么把思想教育抓好?怎么发展脱贫致富?怎么确保和谐稳定?……。
村委会是很多年前修建的土坯房,现成为危房不能住人,我独自住进帐篷将近一个月,帐篷,西藏成千上万的驻村工作队肯定也有不少人住过,只是其中的一个而已。当务之急,为了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及时了解掌握村情民意,对全村群众逐一入户走访开展摸底调查工作,因为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工作中,结识了精准扶贫户罗布旺加——人称“醉鬼”和他的女儿措姆四郎。
刚认识了他们父女俩,看到了穷困潦倒的生活环境,我是心寒的,罗布旺加,现年51岁,文盲,早些年妻子因突发脑血栓去世,家中尚有8岁女儿措姆四郎,在县成城上小学二年级,成绩却名列前茅,二年级就能说出一口特别流利的普通话。年龄和我父亲一样大的罗布旺加,对他们父女俩的记忆尤其深刻,因早年丧妻后,思想上打击特别大,整天沉迷喝酒,甚至以酒当饭。作为选派支部书记的我,绞尽脑汁地去想究竟应该怎样帮她们?毅然地出了帐篷,直接住进了她们家里,首先号召全村群众自愿送柴火(柴火用于取暖做饭)给他家,感受大家的温暖,并和罗布旺加交流商量,以后柴米油盐酱醋茶以及做饭烧菜的事情由我负责,他负责洗碗和打扰卫生,他答应了,又通过网络平台为措姆四郎募捐了一些爱心衣物和学习文具。

住帐篷的日子
有一天,罗布旺加的女儿放学回家,用普通话给我说:“叔叔,现在通电了,她和爸爸多希望自己家能有一台电视机,哪怕旧的也可以,看我能不能帮。”此时我就在想,多么朴实的愿望,为让她的童年愿望不留下遗憾!鼓励地说:“只要你在学校认真学习的话,在下次回来的时候,家里肯定会多一台电视机”,默默地她答应了;联系了驻村工作队队长旦增卓嘎同志,把这一愿望告诉了她,南宫28能不能想办法解决一台旧电视机,通过镇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罗布旺加家新增了一台旧电视机,终于圆了措姆四郎的美好愿望。
在和罗布旺加一同生活的日子里,从干群关系到“朋友”关系,从陌生到熟悉、再到无话不说……但我清楚的知道,若要彻底改变这个家庭,还得想办法让罗布旺加戒酒,不然再大的努力都无济于事,从早上到晚上,从晚上到睡觉,每次和罗布旺加谈话,都围绕着帮他戒酒的好处这一话题和他聊天,可是,因为我是汉族干部,不怎么会藏语,每次聊天还得通过打电话给队长旦增卓嘎翻译,一次、两次、三次、我已经记不得打了多少次电话了,终于,天不负人,2018年3月,罗布旺加答应戒酒了,醉鬼的名字慢慢消失,就连全村群众也为他感到高兴……
自从罗布旺加彻底戒酒之后,精神十足,也学会做家务,整理自己的个人卫生,罗布旺加从懒惰到勤快,从不想干到想干,这无疑对于这个家庭是最大的变化,虽然这只是驻村工作中的一些小事,但我知道这是一个家庭崭新的开始,充满信心的未来。
如今,马普村今年成功的发展了百亩土豆种植基地。下一步,重点工作就是要努力争取整村搬迁安置民生工程,让群众真正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虽然任重道远,困难重重,南宫28驻村干部始终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在县委县府、镇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大力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紧紧围绕新时代干部驻村工作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作为、主动作为,奋发有为、真抓实干,以优异的成绩向党和人民献礼。
喝酒前罗布旺加

戒酒后罗布旺加
3月份,周焱山书记带领护村队巡逻。
新添电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