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今日西藏昌都: 卡若区|江达县|贡觉县|丁青县|察雅县|芒康县|八宿县|左贡县|边坝县|洛隆县|类乌齐县|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公示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今日西藏昌都>类乌齐县>新闻频道>

类乌齐实施农牧区人才“三项工程” 强化党建促脱贫攻坚

2018-07-13 11:12 来源:昌都市委外宣办 点击:0

    类乌齐县各驻村(居)工作队充分立足农牧区实际,积极促进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通过实施农牧区人才“三项工程”,引导农牧区实用人才服务农牧民群众,盘活生产要素,实现脱贫致富,夯实基层基础。
     实施“培优推优”工程,育好党建促脱贫攻坚“主力军”。一是启动“人才选培”行动。县委牵头,各乡(镇)联系点领导与乡(镇)党委书记把关,驻村(居)工作队推选,把活跃在农牧区一线的1124名“土专家”、“田秀才”培养成实用人才,选拔出能引领发展、带领致富的实用人才378名。二是创新“科技百村行”行动。以各驻村(居)工作队为基础,以科技培训覆盖到全部村(居)为目标,在种养殖、营销、生产加工(手工业)等八类行业中培养出农村实用人才和农牧民技术员800多人。三是开展“双培双带”行动。把农牧区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服务标兵,带动经济发展和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今年以来,全县新发展的23名农牧民党员,实用人才占31%,同时把10名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成村级后备干部。比如,恩达村扎西新培、扎西贡村多吉占堆、热扎卡村次登群培等9名党员经营能人、生产能手,通过组织培养陆续走上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岗位。
     实施“示范帮带”工程,树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引路人”。一是典型引路,激发脱贫活力。每月定期开展“青年致富带头人经验分享会”,引导先富起来的农牧民争做增收致富“排头兵”。比如,桑多镇扎通卡村民扎旦,致富后不遗余力帮扶乡邻,为全镇22户家庭式手工业作坊提供经常性技术指导,帮助村民每年实现增收200余万元。二是结对帮扶,盘活生产要素。创新“致富带头人+实用人才+农牧民”联动模式,发挥人才“传、帮、带”作用,增强群众致富本领。目前,全县20名致富带头人与各乡(镇)378名农牧区实用人才、2700多户农户签订了帮扶培养协议,提供资金扶持、技术指导,帮助农牧民搭乘致富“直通车”。三是党群共建,实现稳定增收。推行“支部+”“党员+”模式,采取“支部+基地+农户”“支部+合作社”“支部+产业”等模式,以培养“双带型”党组织、“带富型”村干部、“经济型”合作社、“领富型”农牧民为目标,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比如,滨达村通过建设生态观光农业园,帮助28户贫困户实现年增收500余元。
     实施“人才先行”工程,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贴心人”。一是“五下乡”促脱贫内生动力提升。各驻村(居)工作队依托县农牧(科技)、工青妇、司法、教育、宣传领域的服务型人才开展“五下乡”活动,通过举办政策宣讲、法律咨询、科普教育、科技指导、医疗服务等各类服务活动,更好地满足农牧区建设需要和基层农牧民群众需要。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开展活动80余场次,解决民生问题350余件,落实科技项目40余个,惠及农牧民2万余人。二是“一对一”帮扶促贫困改善效率提升。各驻村(居)工作队健全干部联户抓帮扶、党群结对促脱贫机制,328名驻村干部和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贫困学生等困难群体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20个,帮助解决实际问题50余个。三是“奖勤罚懒”促脱贫致富积极性提升。各驻村(居)工作队积极发挥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培树致富带头人2名和脱贫致富先进代表3户,在县电视台和“生态类乌齐县”微信公众平台推介,并在庆祝“七一”建党活动时集中表彰。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