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6 15:39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类乌齐县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突破思维定势,大胆创新,集中力量,促进全县农牧业生产科学发展,努力达到“人民群众得实惠”目标要求。
一、加大农牧民技能培训力度
上半年,对农牧民群众进行了蔬菜栽培技术、化学除草剂的正确使用技术、牲畜常见疫病防治技术、牦牛快速育肥技术、草原鼠害防治技术、防雹作业技术和安居工程建设施工技术等培训,累计举办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班3次,完成农牧民技能培训6618人次;先后派出农机具维修专业人员到农区进行农机维修服务,维修农机具共计809台;农牧、科技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春耕、春播、良种推广、蔬菜种植、牦牛育肥等技术指导服务工作。
二、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
专门成立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安排科技人员到发生病虫害的乡镇开展调研,并进行现场指导。为及时掌握疫情发展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实行了每日报告制度,定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疫情等情况;大力宣传防治病虫害知识,并现场指导群众防治病虫害的实际操作方法,还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积极采购防治病虫害所需的农用物资,认真做好病虫害防治的各项工作。截止目前,防治面积达100%,防治效果达98%以上,防治病虫害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由于今年降水量普遍偏少,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造成了多年不遇的旱情。县委、县府及时成立了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了防汛抗旱应急机制,严格执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充实和完善了防汛抗旱措施,加强了对防汛抗旱工作的领导。一是及时做好全县防汛设施、防汛队伍、防汛措施的检查与整改,分片区负责;二是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建设,成立县武警中队与公安干警30人组成的突击队、县人武部组织100名民兵组成的抢险队、县机关干部80人组成的应急机动队;三是调拨6万元专款,做好防汛物资储备工作;四是深入调查摸底,确定全县山地灾害防御重点地域,并提前告知群众,让广大群众心中有数,同时做好了抢险应急准备工作;五是抽调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熟悉情况的人员专职负责灾害统计工作。
四、大力推进农牧业项目建设
一是抓好牦牛集中育肥基地建设。类乌齐镇觉恩卡牦牛集中育肥基地,总投资334.5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09.4万,农牧民投工投劳125.19万元。由政府引导农牧民自主经营,计划每年分两期育肥,每期育肥200头牦牛,该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二是抓好蔬菜基地建设。甲桑卡乡蔬菜基地,作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菜篮子工程,国家投资320万元,建设面积16000平方米。该项目今年4月份开工建设以来,已经完成了总工程量的70%。
三是抓好退牧还草工程建设。全县总投资391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864万,农牧民投工投劳1050万元。项目实施户1240户,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是禁牧72万亩,休牧68万亩,人工补播42万亩,围建草场140万亩。该项目正在紧张实施当中。
四是抓好农村沼气建设。总投资460万元,国家投资300万元,自治区配套60万元,地县配套20万元,群众自筹80万元,计划在桑多镇、宾达乡、尚卡乡、甲桑卡乡、吉多乡五个乡镇发展1000户沼气示范户。目前,该项目正在桑多镇热扎卡村的两户村民中建设样板户,并进行沼气建设相关材料的采购工作。
五是抓好甲桑卡灌区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为901.2万元,目前,到位资金为 600 万元,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完成投资约550万元。预计在今年10月份建成并投入使用。
六是抓好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全县已建成安全饮水工程点104个,解决了104个自然村23672人的饮水问题,饮水安全人数达到了19609人,农村饮水安全人数普及率为47.97%;国家投资280万元的安全饮水工程,共有22个工程点,解决503户3600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现已全面动工建设;国家投资539万元的安全饮水工程,共有35个工程点,可解决4492人生产生活用水问题,目前,工程所需管材、管件等已全部采购到位,已开工20个工程点。
七是抓好县城防洪堤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为904.42万元,防洪标准30年一遇,多年平均洪峰流量为390立方每秒,堤防全长为
八是抓好桑多生态修复工程建设。项目区位于桑多镇,涉及恩达、扎西贡等6个行政村,国家补助资金为102万元,工程现已动工建设。
九是抓好草场灌溉工程建设。类乌齐镇觉恩卡草场灌溉工程国家补助资金100万元,项目已动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可新增草场灌溉面积3000亩。
十是抓好安居工程和村级组织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全年建设安居工程任务557户,开工率达100%,已竣工227户,在建330户,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工程20个和新农村示范点建设2个已全面动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