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四个注重抓三农

2014-03-26 15:46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昌都地区按照“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做到“四个注重”,认真抓好“三农”,努力巩固提升农业这个根本。

一是注重新农村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继续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大力实施 “民心工程”、“保障工程”、“薪柴替代工程”,着力在实现新房子、新主人、新观念和新气象“四新”上下功夫,促进环保事业发展,着力抓好25个农牧区邮政网点建设,进一步扩大通讯网络覆盖面,使农牧区 通信覆盖村电信、移动通话率分别达到55.42%、55.8%。认真做好农田草场水利基本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城镇防洪堤工程建设等工作,结合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统筹规划,完成低产田改造1.4万亩,扩大农田保灌面积,力争新建水浇地3.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4万亩。大力推进“种子工程”,推广优良品种,使全地区良种覆盖率达到86%。要按照“养事不养人,拿钱买服务”的方式,组建乡村综合服务队,加强对农牧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小水电、小水利、农村沼气等公益设施的管理维护。

二是注重特色产业建设。按照“区域集中、规模做大、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规模化经营、长链条发展,依托农牧业特色优势资源,加强特色产业带和基地建设,实现特色与规模并举、龙头带动与典型引路兼顾。进一步巩固“北牛南羊、粮蔬基地、城郊养殖、河谷果业”农村经济的基本格局。加强江达、类乌齐、丁青、昌都、边坝、八宿六县的藏东北牦牛产业带建设;逐步建立阿旺藏系绵羊产业带和藏猪、藏鸡、肉山羊外销等生产基地;抓好十一县蔬菜基地建设,力争通过一两年的努力,有效缓解昌都冬季蔬菜供应难的问题。在“精”字上做文章,在“深”字上下功夫,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促进特色农牧业上规模,切实扭转全地区特色产业有产品、无商品的局面,突出特色农牧业对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驱动作用。进一步加大科技和财政信贷支农力度,我地区将安排1000万元涉农资金,支持特色农牧业发展。

三是注重农牧民增收建设。进一步拓宽农牧民增收的渠道,认真抓好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个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从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推广科学技术、培育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发展入手,实现农牧业增收。切实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紧紧抓住今年我地区基本建设项目比较集中、投资规模不断加大的机遇,充分发挥能人带动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农牧民参与基本建设,把工程难度不大、技术要求不高的项目交给农牧民施工队,确保全年组织劳务输出24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亿元,实现劳务增收。按照有素质、有技能、懂经营的要求,围绕到“十一五”末,实现每户拥有1名掌握一技之长的致富能手、每村有1名脱贫致富带头人的目标,力争全年培训农牧民3万人次,培训致富能手和脱贫致富带头人6650,实现技能增收。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有序开展林下资源采集、矿产资源开发、旅游服务、经商以及物资运输等活动,确保全年实现多种经营收入7.4亿元,实现多种经营增收。

四是注重推进扶贫建设。着力解决全地区人均收入低于1100元的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使温饱巩固率达到98%。继续实施以完善农牧区基础设施、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的整乡推进扶贫建设,切实抓好昌都、江达、洛隆、芒康、贡觉、丁青等六县六个乡()的整乡推进扶贫工作。

 

地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图片新闻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