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1——清 御制铜鎏金嵌宝座金冠饰玉观音
高:24.2cm
估价,RMB:1,600,000-2,000,000

002——玉观音与宝座为分体结构
观音像玉质纯净,细腻光润,神态自然、安详,刀工精纯、将观音欲传法之态表现得栩栩如生,其头饰金冠,分别以绿、红、蓝宝石加以点缀。宝座为铜鎏金制作,间饰绿松石表现莲瓣。背靠以铜鎏金嵌刻工艺饰佛之“八宝”法器。

003——清 御制金嵌七宝饰转经轮
著录:(《妙手心传》台湾历史博物馆)
高:32.5cm 宽:14.5
估价,RMB:1,800,000-2,500,000

004——转经轮上层飞檐部分

005——转经轮亭台支柱

006——转经轮中层咒轮部分

007——转经轮基座
转金轮 藏语称作“玛尼阔洛”(Mani Kor-Lo)经轮的内外皆绘制,书写有“玛尼”(Mani 六字真言)的咒文,因而得名。最主要的结构为以一个内置有咒轮的金属圆筒,中内再贯串一根转轴,使圆筒连带内部的咒轮能流畅的转动组成。依据藏族习俗,转动此轮即能礼敬诸佛,修持诸法,获福无量,消百业障。
此件拍品是属于捻式的转经轮。其整体造型为汉式的六角亭壹楼阁样式,通体饰以青金石、绿松石、红白珊瑚、珍珠、各色宝石等珍宝精镶而成,共分上、中、下三层。
上层飞檐部分 分顶珠及上、下飞檐等三层。位于此转经轮最上端的顶珠,为一颗以松绿石及红珊瑚镶嵌而成的“摩尼宝珠”,其上方有一颗红珊瑚。若以手捻动此颗红珊瑚,即能驱动中层部分的咒轮。顶珠底下则为二重的汉式六角亭阁飞檐,在飞檐各角的龙首底下,更精心缀饰了一串系有金子的风铃。

008——清 御制铜鎏金莲花坛城
著录:(《妙手心传》台湾历史博物馆)
高:46cm
估价,RMB:1,600,000-2,000,000

009——坛城局部藤乐金铜

010——坛城八片莲上的金铜亥母
坛城有“中轮”、“轮圆”之意,系文的意译。汉译时,尚有曼陀萝,曼陀萝,轮圆具足,聚集坛、轮场等不同音译和意译。古代印度米总修习“密法”时防止“魔众”侵入,遂方远的土坛,安请诸尊于此以祭供。本智为主尊,到果功德为眷属;眷属环绕本尊游戏庄严,是为轮圆。
坛城中供奉的本尊是胜乐金刚,多面多手,手执法器,怀抱明妃,脚踏邪魔,象微微服了人类的种种烦恼(密宗认为,烦恼便是内心最大的敌人和邪魔)
此座坛城设计成八瓣

011——清 御制铜鎏双层佛龛
著录:(《妙手心传》台湾历史博物馆)
高:66.5cm 宽:52.5cm
估价,RMB:400,000-600,000
刺佛龛为亭台楼阁式双层佛龛,顶上饰有宝珠,中间饰以全草纹镂雕八宝,底层为双层复莲。
上层中间供奉的是着西藏风格僧衣的释迦牟尼佛,左右为:护法金刚。下层中间为骑兽护法,左为守护尊阿佛金刚,右为乐师佛。
整个佛龛制作精美,是汉式亭台楼阁与西藏佛像风格结合的经典之作。是御制钦赐西藏王公之物。

012——清 御制紫坛帖黄杨佛龛一对
著录:(《妙手心传》台湾历史博物馆)
高:53cm 宽: 32cm
估价,RMB:600,000-800,000
佛龛由紫檀木雕刻的葫芦和掐腰镶嵌黄花梨木经雕的蝙蝠组成,取其“福禄”之意。佛龛正面图案缠枝莲花,边廊为嵌银丝回型文。

013——清 御制铜鎏金嵌宝石文殊菩萨宝盒
著录:(《妙手心传》台湾历史博物馆)
高:10.5cm 宽: 14.3cm
估价,RMB:220,000-300,000
宝盒为祭祀用的法器。盒内盛米,每当活佛主持重要法事时,便从此盒中将米撒向众生。寓意赐福众生。能得到这样的米,乃一个人毕生的欢欣。本宝盒上盖镶有降魔杵,下盖以松石、红珊瑚、孔雀石、青金石、珍珠和金银线累金镶嵌文殊菩萨造像,本尊饰以纯金嵌宝石。人物栩栩如生,神态庄严安详。
宝盒外部以青金石、红珊瑚和松石堆砌而成双龙赶珠纹。做工精美细腻用科考究。是十分罕见的宫廷艺术珍品。

014——清 御制金包右旋法螺五件
著录:(《妙手心传》台湾历史博物馆)
高:12.5cm
估价,RMB:800,000-1,200,000
此组五件,大小相同,无翅金包右旋白法螺,工艺精湛,纹饰精美、通体镶有红绿宝石。螺体嵌刻五方佛,代表五智,广受尊宠。

015——清 御制纯金四臂观音
著录:(《妙手心传》台湾历史博物馆)
高:15.2cm 宽: 11cm
估价,RMB:1,200,000-1,500,000
此座纯金制造的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托佛座前得上首菩萨,又译为“观自在”以大慈大悲,稀藏传佛教称雪域高原是观音菩萨的教化之地,称观世音为雪域的救主。四臂观音是观音的化身之一,此尊造像为一面四臂,第一双手在胸前合掌,左手持八瓣莲花,右手持念珠,胸垂缨珞,绣带轻飘,结跏跌坐于莲座之上。正尊造像由纯金打造,间饰红、绿宝石、造型端庄、各部分比例和谐,线条流畅、观音双耳微垂,神态祥和。
经明清代开始有纯金的佛造像,但是由宫廷造办处制造,民间不可能拥有,因此这尊纯金制造佛像,保留至今实属难得。

016——清 御制刺绣释迦牟尼及二弟子唐卡
著录:(《妙手心传》台湾历史博物馆)
L 90cm 宽: 67cm
估价,RMB:400,000-600,000
金丝刺绣释释迦牟尼及二弟子唐卡,顶部以汉、蒙、满、藏四种文字绣上:“法本无法、无法亦法 今付无法时 法法何曾法。”十八字佛谒。据载,乾隆母亲孝圣宪皇后,曾参与此唐卡的绣制。

017——清 御制铜鎏金挂链香熏
著录:(《妙手心传》台湾历史博物馆)
高:41.5cm 宽: 34cm
估价,RMB:200,000-300,000
香炉由炉耳、盖和提链组成。炉身直口,鼓腹、圈足。

018——清 御制铜鎏金水晶顶嵌宝石舍利塔
著录:(《妙手心传》台湾历史博物馆)
高:23.5cm 宽: 16.2cm
估价,RMB:120,000-180,000

019——清 御制镂金嵌宝石莲花生大士金螺
著录:(《妙手心传》台湾历史博物馆)
L 36.5cm 宽: 25cm
估价,RMB:2,400,000-2,500,000
此法螺乃是白螺为胎,通体包金嵌刻纹饰,间饰红绿宝石,边镶金翅,其上嵌刻有莲花生大师咒。莲花生大师是印度高僧,藏传佛教的创始人。吐蕃王赤松德赞创建一座佛教寺院桑耶寺,遭到了极大的阻力,于是便派遣使者从尼泊尔迎请莲花生大师前来扶正压邪,降妖除怪,创建佛寺,弘扬佛教。当人们吹响法螺,就喻意念动莲花生大师咒,便可得其护佑。

020——清 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
著录:(《妙手心传》台湾历史博物馆)
高:33.3cm 宽: 23cm
估价,RMB:180,000-250,000

021——清 御制红铜鎏金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
著录:(《妙手心传》台湾历史博物馆)
高:76cm
估价,RMB:350,000-5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