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6 09:19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天津市援藏项目——西藏昌都天津广场
精心铺装草坪
天津广场主雕塑“大鹏”
职工们经过多次努力,在高原上培植出金盏菊
在澜沧江西岸的西藏昌都地区,自2002年起就有一支来自天津市园林局绿化工程处的援藏队伍。4年的时间或许不是很长,但是对于生活在高寒缺氧地区的建设者们来说,却是身体的磨练和意志的考验。就是在这里,绿化处的职工们承担了数万平方米绿化工程和公寓、学校的建设,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热情建起的多项建筑受到藏民的称赞。职工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把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奉献给了雪域高原,他们为西藏人民创造了美好的生活,更为天津人赢得了荣誉。
雪域高原上的“家”
承担了天津市对口支援西藏昌都地区施工建设任务,天津市绿化工程处的职工们既兴奋又感到责任重大,他们成立了昌都项目部,制定了定期汇报制度,充实了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各专业岗位施工技术操作制度。大家表示,要在雪域高原创建出一流工程。
带着对雪域高原的向往,天津职工来到了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由于工程项目在海拔3200米至4000米处,还没来得及欣赏景色,职工们就首先体会了生存的艰辛:高寒缺氧让大家无一例外地出现高原反应,乏力、气喘、头痛,因为呼吸困难,睡觉不能躺下,只能坐着睡。在藏区,就是小小的感冒,恢复也要十几天,并且极易转成高原病危及生命。项目部先后有16名同志(其中女同志3名)在西藏工作,有2名同志连续4年坚持工作,还有几位同志年龄相对偏大,随着年龄和进藏工作时间的增加,体力下降,常见病增多,而且恢复时间比内地要长10多天。项目部针对这些情况,每次进藏前都安排一次体检,从天津带些常用非处方药,以备急用。另外,进藏后,还经常组织大家测血压,并向有经验的当地医生咨询高原疾病预防办法。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关心与照顾,项目部每个人悬着的心平静了,每个人都被温暖了、被感化了,大家真正体会到,项目部不仅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更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他们让藏民敬佩不已
为了适应藏区的环境,职工们坚持不吸氧以减少对氧气的依赖,大家把恶劣的环境作为对体质的锻炼和意志的磨练。西藏昌都地区全年施工周期短,雨季运输困难,机械与人力资源比内地紧张,项目部必须提前考虑、周密安排好工作计划,他们知道,每一个失误都会给工程进度带来损失,因为高原地区的天气就像娃娃的脸一时一变。项目部负责人赵四茹告诉记者,他曾经3次乘飞机进藏,从成都起飞时天气还正常,但到达邦达机场上空时,因气候恶劣无法着陆,只好返回成都。由于气候多变,自然环境也时刻与人作对,川藏运输线上时有塌方出现,一旦出现塌方就会有10天半月不能通行,为了保证工程顺利进行,职工们总是抢在雨季之前做好准备工作。
津昌体育文化中心工程包括土建、草坪、文化墙、雕塑等建设内容,是2005年当地庆祝西藏自治区建区40周年大庆的主会场,时间紧任务重。最后,所有工程都提前了15天完成,只有雕塑材料运输时遇到困难,被迫改走其他路线,材料到达时距竣工期限仅有4天时间,职工们立即投入施工,加班加点,每天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保证了工程如期竣工。
在质量管理上,项目部始终坚持严格按设计和规范施工,加强质量管理,施工前做好技术交流,严格按图纸和文件规定的技术要求组织施工,随时检查执行情况,做好工程验收记录。在施工现场只要有人力活动,有机械运转,就必须有管理人员现场监督指导。昌都天津广场建设工程包括广场铺装、大型雕塑、喷泉、园林小品、绿化种植等项目,职工们认真按照工艺要求和图纸执行严格的质量标准进行施工,在工程竣工剪彩时,昌都的领导评价说:“天津的建设者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天津广场是一流的工程。”当地藏民对此也敬佩不已,他们说:“这是天津政府和人民送给南宫28最好的礼物”。
博大的爱与奉献
在昌都项目施工过程中凡是遇到和当地居民相关的事情,项目部都会积极主动地向当地领导和有关部门汇报,协同解决。如在津昌体育文化中心的工程施工中,项目部采取提前计划、发工作联系单的方法与当地牵头单位进行沟通,争取了工作的主动。当看到有的居民生活不便时,他们都给予尽可能的帮助,和藏民们结下良好的关系,创造了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
在西藏施工4年的时间里,项目部的职工们在雪域高原上默默地奉献着,他们为规划和建设绿色西藏挥洒辛勤的汗水,奉献聪明和才智,但他们对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亲人都有一种负疚感。为了工程的建设,赵四茹已经在西藏工作了4年,在诸多对家人的遗憾中,最让赵四茹不安的是岳母病故没能赶回去;职工韩德军的母亲去世时,他正忙碌在天津广场的紧张施工中不能抽身,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张新爱这位坚强的女性也两进西藏工作,至今仍在男人也难以承受的恶劣环境中忘我奉献着,当她的女儿正面临高考时,作为母亲,却不能在女儿最需要她的时候陪伴在身边。还有其他的职工们,在造福西藏人民的同时付出了太多,但是他们无怨无悔,他们的爱是博大的。
绿化工程处办公室主任王俊东曾赴西藏慰问,在接受北方网记者采访时他说,在高寒缺氧的条件下,项目部的同志们为了节省时间和节约经费,每天只吃两餐。4年了,他们仅仅去过两次饭馆。实际上他们的伙食可以计入项目成本,不是自己掏钱的。项目部有一辆吉普车,他们倍加珍惜,春节期间职工们回津,硬是翻越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用十几天的时间开了回来,一路艰辛。职工们说,放在那里无人看管车会受损的,保护国家的财产是南宫28的责任。如今,项目部的职工们还在川藏高原建造着希望小学等其他项目工程,他们以奉献的情怀战天斗地,把天津职工的风采写在了营建西藏人民美好生活的事业中。2002年,绿化工程处西藏昌都天津广场项目部被评为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集体;2004年,项目部负责人赵四茹同志被评为天津市对口支援先进个人;2005年,天津市绿化工程公司被评为对口支援先进集体;今年8月份,西藏昌都项目部又被评为第二届天津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百佳班组”。他们在为天津赢取着更大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