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江达县实施“344”工程 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
2014-07-01 10:35
来源:昌都地委外宣办
点击:0
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江达县创新实施“344”工程,进一步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建设“六个江达”提供坚强保证。
一是开展三大主题活动。第一,开展“群众事务干部全程代理机制”主题活动。通过依托县、乡(镇)便民服务大厅、村(居)便民服务室无偿受理群众的办事申请,并指定专人负责办公进行逐级呈报,帮助申办人全程代理办事,杜绝群众跑空路、有求不应的现象发生,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真正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自活动开展以来,受理群众事务120件,帮助群众解决事务120件。第二,开展“党建手机报、宣讲进万家”主题活动。为创新党员学习服务载体,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水平,县委组织部通过手机短信向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开通“党务知识手机短信平台”,发送“红色信息”,全面实现宣传、学习、教育全覆盖,增强自身能力,提升全民素质,营造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共发送手机短信50余条。第三,开展“三清家园、美化江达”主题活动。以清洁家园、清洁乡村、清洁水源为主题,动员全县党员干部群众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到清洁环境卫生活动中来,通过对县城街道、周边环境、河道两边卫生等的清理,全力打造舒适、干净的人居环境,为建设“四个江达”贡献力量。
二是实施四项制度。第一,实施党员发展管理量化考核制度。将党员发展管理实行量化考核,促使党员正确行使权力和义务,严把“入口”,畅通“出口”,真正打造一支作表率、有作为、能信任的党员队伍。第二,实施村级后备干部“3+1”培养制度。1名乡(镇)领导、1名乡(镇)干部、1名驻村工作队员共同联系培养1名村级后备干部,分工协作,主动帮带,为下半年村(居)党组织换届打下基础,为加强村(居)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证。第三,实施干部职工集中服务制度。在干部职工在坚持正常办公的基础上,推行干部职工服务群众、调处矛盾等事务,切实解决群众办事人难找,门难进的现象。第四,实施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全县广大领导干部积极带头作表率、接地气、俯下身子、丢下面子,深入到所联系的乡(镇)、村(居)的现任村组干部、后备村干部、老党员、致富能手、特困户等5类对象家中,帮助解决眼前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全县全面实施领导干部包抓联系服务,一抓到底,全方位服务,充分发挥了领导班子表率作用,提高了执行能力。
三是围绕“四大”目标。第一,围绕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目标。着重搞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第二,围绕杜绝“四风”问题。认真查找整改全县干部职工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第三,围绕提升服务群众能力。积极探索创新服务群众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深入开展“传帮带”活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升服务能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第四,围绕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和进一步夯实农牧区基层党组织为切入点,全面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有效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