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今日西藏昌都: 卡若区|江达县|贡觉县|丁青县|察雅县|芒康县|八宿县|左贡县|边坝县|洛隆县|类乌齐县|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公示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今日西藏昌都>洛隆县>洛隆新闻>

洛隆县“六到位六促进”推进新农村建设

2014-08-12 10:33 来源:昌都地委外宣办 点击:0

        洛隆县采取“六到位六促进”措施,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优势,加强省道沿线、边远乡村建设,提升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水平,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014年,总投资11808万元,开展美丽乡村集中建设点5个,分散安置建设房屋100户,实施乡镇基础设施提升工程3个,开展人居环境建设覆盖9个村,加固“8·12”地震轻微受损房屋177户,是历年来投入力度最大、标准最高、进度最快的一年,也是群众积极性最高、满意度最高的一年。

一、组织领导到位,促进保障有力

         洛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成立了以常务副书记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和政协主席任副组长,原安居办与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灾后重建办联合办公,建立了“政府引导、分级负责、群众互助、社会帮扶、自建为主”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立足于“早”,早谋划,早部署,早动手,早落实。从去年底就开始谋划新农村建设工作,为确定方案和目标,先后召开专题会议5次;为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早启动早落实,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10余次、分管领导40余次带领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单位,从选址、放线到工程建设督促检查,全程检查督促、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新组建农牧民施工队8个,85名农牧民施工队成员直接承建了新农村建设项目。

二、超前谋划到位,促进科学规划

        为了使规划更具前瞻性与指导性,符合地域特色、产业特色、人文特色,洛隆县强化乡镇规划设计编制工作。一方面严格落实小城镇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另一方面广泛征求乡镇党委、政府和当地群众意见和建议。经过与规划设计单位紧密配合、多次论证,于2013年在康沙镇进行了小城镇建设试点,建设了20户高标准农房,获得了一定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今年集中点建设的新要求,领导小组先后进行了5次集体研究,相关单位与设计部门派出120多人次,多次到现场勘测论证规划设计方案,经过了4、5次论证修改,最终达成广泛共识,使新农村建设规划既符合小城镇总体规划,又得到群众认同和肯定。

三、群众工作到位,促进和谐稳定

        南宫28把群众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满意,社会是否和谐、是否稳定作为衡量新农村建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一是充分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在公路沿线、旅游景点等区域,甄选不破坏生态环境、有发展前途的地点作为集中建设点;二是重点抓好征地这个老大难问题。采取“相关部门协调协商、乡村统一调剂、群众互商互换”的方式,使集中安置建设需要的170余亩土地顺利划定,政府基本没有投入征地补偿,均由群众自行调剂解决;三是积极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在群众用地、邻里纠纷等问题上,各乡镇和相关部门提前介入、积极作为、深入排查、妥善化解,共调处涉及新农村建设的矛盾纠纷21起。目前,各建设点秩序井然、和谐稳定,各类矛盾在乡村就得到及时处理,从未上升到县委、县政府层面进行研究解决。

四、监督管理到位,促进快速有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南宫28严格执行昌都地区工程管理办法。一是严把质量关。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各乡镇和项目监理单位紧密配合,加强旁站监理和相关部门抽查、临时检查,严格落实基建验收程序,对不合格工程坚决要求返工,整改到位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二是严把进度关。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倒排工期、挂图作业,在供应砂石、组织运输等各个环节,排除各种干扰,保持了快速有序的良好势头;三是严把资金关。采取“国家投一点、援藏资金出一点、县财政整合一点、农牧民自己筹(贷)一点”的方式,妥善解决了资金投入问题。在资金拨付上,严格执行资金拨付程序、工程履约保证金和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采取在第一次拨款时扣缴的方式,既减少施工队负担,又避免出现拖欠民工工资;四是严把服务检查关。组织服务、检查精干力量,累计下乡120余人次,人均加班40多天,对各建设点的巡回检查督导和定点检查,确保每天都有干部守在工地、蹲在一线开展服务与检查工作。

五、组织增收到位,促进素质提升

        南宫28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提升群众技能、增加现金收入的实战练兵契机,实现群众“学技术、促增收”双丰收。一是组织农牧民施工队参与。将国家投资3148万元的加日扎村等集中安置点项目承包给本县4个农牧民施工队,聘请内地技术人员26人进行技术指导。目前,85名农牧民施工队员人均增收9000元;二是组织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县、乡、村都明确了一名领导分管劳务输出工作。据统计,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本地群众约3000余人次,预计人均收入可达到3600元,参与运输的本地车辆约200余辆,预计可增收300余万元;三是组织建房户主参与建设。要求每户至少安排一名劳力投入建设,据统计,共有200余名来自建房户的群众参与建设,预计人均收入可达5400元;四是强化培训让更多群众参与。采取军旅式培训、技能培训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把课堂搬到施工现场,先后在现场组织培训4场次,180余名群众参加了培训。目前,新农村建设工程已为我县群众增收500余万元,工程完工后,预计可为群众带来约1700万元的收入。

六、产业谋划到位,促进后劲支撑

        安居乐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县在建设好房屋的同时,不断强化产业发展。一是抓好基础,深入开展党建标杆工程、强乡兴村固本工程、党员素质提升工程、农村党员“双培双带”和“三级联创”活动,为安居乐业提供基层组织保障。二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成立了特色产业办公室,以洛隆糌粑加工厂为龙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组织引导各乡镇发展青稞、蔬菜等种植,增加群众收入。今年,糌粑加工厂与群众签订青稞收购订单150万斤,预计可为群众增收约30万元;在康沙村、加日扎村等地建设蔬菜大棚达到50座,预计可为群众增收50余万元。三是以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为载体,支持康沙农牧民绘画协会、陶艺制作协会,孜托镇夏果村农机协会等22个协会不断发展,增强了群众增收后劲。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