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达县“五点五服务”
2014-08-22 20:09
来源:昌都地委外宣办
点击:0
原标题:昌都江达县“五点五服务”着力建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江达县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模式,采取“五点五服务”,充分发挥党组织管理服务、宣传引导功能,着力建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一是抓住党组织书记关键点,建强服务队伍。江达县通过创新选任渠道、加强教育培训、定期考核激励,着力打造一支想服务、会服务的骨干队伍。截至目前,从大学生村官中公开选拔村(居)党组织书记6名,在全县95个行政村(居)实现了选派村(居)党支部书记全覆盖;加强对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采取专题讲座、区内外培训、参观考察、典型报告、交流讨论等方式,组织村(居)党组织书记进行集中轮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先后组织4批95名村(居)党组织书记到重庆实地考察学习;建立以群众满意为导向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考核评价办法,每半年对村(居)进行一次综合实绩考核,及时调整不合格党组织书记。
二是夯实服务阵地支撑点,完善服务体系。江达县立足农牧民群众公共服务需求,以服务阵地为依托,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完善县、乡(镇)、村(居)三级对接的便民服务体系。乡(镇)、村(居)建立便民服务大厅、便民服务室,建立完善群众事务干部全程代理机制体系,对凡是涉及为农牧民群众服务的统一集中办公,方便农牧民群众办事,提高农牧民群众办事效率;在全县推行集党务、村务、事务、商务、服务于一体,365天全程为民服务的村级活动场所管理模式;举办政策宣传、专题培训班45场次,培训农牧民群众达3250人次,平均每天为群众代理20余项各类事项,呈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场所聚人气,干群大和谐”的良好局面。
三是激发党员细胞活力点,搭建服务载体。江达县紧紧围绕党员爱参与、群众受欢迎的目标要求,创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活动载体,激发党员主体意识和群众参与热情。在村级党组织中通过党员推荐、村(居)党支部审核、乡镇党委审批和公示等程序,把政治素质好、乐于奉献、在党员群众中有较高威望的党员确定为“共产党员示范户”,每个“党员示范户”就近联系15名左右党员群众,形成了“村(居)党组织+共产党员示范户+党员+群众”的新机制,在发挥党员先进性、服务广大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是找准党群连心切入点,健全服务机制。江达县着眼于让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全面实施党群干群联心工程,建立健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组织各村(居)党支部党员向农牧民群众发放“连心卡”,印有党群连心热线号码、党员连心人姓名等具体内容,督促农牧区党员自我加压,多为农牧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建立“党群连心岗”,各村(居)党支部统一设定了党员服务岗、政策咨询岗、综合服务岗等5个岗位,公开党员认领岗位情况,方便农牧民群众享受各项服务;各村(居)建起了“党群连心箱”,农牧民群众可以随时将自己的意见、建议投入连心箱中,村(居)党支部将逐一作出答复;举办“党群连心日”,定期组织卫生、农牧、教育、公安、司法、住建、工商等单位到各乡镇、各村(居),面对面服务群众。截至目前,各职能部门人员答复咨询200多人次,为农牧民群众解决各类问题40余件,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2000多份。
五是培植集体经济增长点,提高服务保障。江达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普乡依托基层党建“标杆工程”大力实施“创业带富”工程,多措并举,为党员创业带富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先后创办了砖厂、桑珠林卡、荣松砂石厂等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并按照文化素质较高、懂经营、善管理的标准,在全乡党员中筛选20名左右创业带富能人,建立健全农牧区“创业带富”工程人才库;与县委党校联合举办了2期党员创业培训班,先后邀请了地区党校、县农牧局、县安居办等单位的领导,200余人参加了培训。在积极帮助创业党员协调建设用地、立项、注册、贷款、扶持资金、享受优惠政策等事宜的同时,县直有关单位采取送技术上门、帮助协调资金和落实项目等措施,大力引导农牧民党员自主创业带富。同时,重点建立完善了农牧民党员创业带富的激励引导、指导服务、资源整合、管理考核、结对帮带等各项机制,切实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