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昌都地区江达县岩比乡党委坚持从加强组织建设、发挥班子作用、干部队伍建设三方面入手,逐步探索建立健全“一套体系”、完善“三个机制”、推行“三个方法”的“133”工作机制,开创了加强和创新乡镇社会治理工作的新局面,使该乡一跃成为全地区的“先进乡”。
健全“工作体系”
抓好 “三个重点”,发挥党组织作用。组织抓覆盖:岩比乡坚持把党组织领导核心覆盖到各行业、各群体,派出2名干部到中心小学支教,帮助6户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12名外出务工者和4名流动党员解决困难。党员抓素质:选出10名能力强、素质高的同志,组建“乡土教师”师资库,有重点、有步骤、分层次组织开展教育培训3期,培训乡村干部48人。支部抓整顿:对软弱涣散、不作为村“两委”班子开展集中整顿2次,开展政策宣讲下基层4次,教育群众2895人,教育面达73%。
注重“两个规范”,推动依法管理。完善乡机关工作制度,制定“六个不准”和“四个一样”接待制度,形成以制度管人的工作格局。完善设岗定责,将乡干部分为45个岗位,按照“一人双岗、一岗双人”的交叉方式,签订《设岗定责目标责任书》75份,设立岗位牌45个,坚持姓名、职务、岗位、职责、服务承诺、联系方式“六个公开”,明确权责权限,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
坚持“三个零”,做细群众工作。下沉干部力量,社情民意“零盲点”;创新乡村治理,管理服务“零距离”;突出“细、实、严”三字要求,换届前期工作“零缺失”,做到知晓农牧民家庭基本情况、村“两委”班子发挥作用情况。
完善“三个机制”
建立“一把手”工作机制。建立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负总责、班子成员对分管工作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经常性的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对班子成员的监督和约束。主要负责人主动找班子成员和干部谈心谈话245人次。
完善齐争共创机制。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议事规则,明确议事内容,规范议事程序办法。健全班子成员带头坚守工作岗位、班子成员请示报告和轮流接访等制度,规范班子行政行为。
完善工作问效机制。建立“一把手”考评机制,每半年考评一次,建立一票否决制,实行乡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工作业绩与工资报酬相挂钩。建立班子监督机制,定期考核与经常性监督相结合,年终考评与专项考评相结合,考核结果作为工作实际评定的重要内容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推行“三个办法”
推行“半军事化管理法”,严格做到“六个统一”,把良好的军事作风内化为干部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推行“系统培养法”。学理论,强化党性修养:对每批新进干部职工进行为期2个月的培训学习,建立考学评学机制,共举办理论班3期,开展典型事例说教28场次,12名新进干部全部通过考核评定。懂业务,提高工作能力:开展“学业务、强能力”传帮带活动,挑选业务能力强且具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老干部”指导帮助年轻干部。共传授业务技能知识157人次、120条。晒成绩,提高业务水平:开展干部轮流讲课,采取“周讲评、月总结”的方式,让干部相互学习、交流、比较。
推行“三个拴心法”。注意组织关心关怀,用感情拴心。建立“三问四谈五帮”关怀台账,关心关爱干部职工;注重改善生活条件,用环境拴心。投资80万元,建成澡堂、食堂、活动室各1个、温室大棚3个;实施“菜篮子”工程,喂养藏香猪8头,培育15个蔬菜品种,实现吃菜自给自足;注重政策激励鞭策,用制度拴心留人。(记者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