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9 10:19 来源:昌都学习平台 点击:0
在基层工作期间,特别喜欢听老放映员们讲诉他们深入农牧区工作的趣闻。记得丁青县一名退休老放映员讲:那个年代深入农牧区放映电影需要携带许多装备(比如:帐篷、发电机、银幕、银幕架、音响、放映机和各种生活用具等),都是靠人背马驮。驮运物资的牲畜有的是租的、有的是借的,租牦牛时要找头上没有角的,这种牦牛不仅力气大,而且在穿越丛林时还有很大的优势,不会被树枝柳条拖挂。在下乡途中如果发电机碳刷老化导致无法发电时,就用手电筒的电池内心打磨塑型临时替代等。
听到这些故事,内心里不禁叹服他们的勤劳与智慧,更敬畏他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翻雪山过草地的职业精神。昌都是整个西藏最先接触现代电影的地区,七十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电影人如星星之火默默传承着革命精神,丰富和充实农牧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为西藏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个世纪,电影不仅是人们宝贵的精神食粮,是传播优秀文化的工具,而且也是较为奢侈的一门艺术品,尤其是在农村,每年能看到一、两场电影那是全村人重大的节庆和社交,深受群众的喜爱。
进入新时期,交通便利了、设备轻盈了、片源更加丰富了,放映场次也增加了,但由于受到新兴媒介的冲击和影响,人们不再喜爱观看露天银幕电影了,都说:家里手机、电视热炕头,干嘛还要风寒露天在外看电影呀?
在祖国内地气候温和、人口集中,虽然也受客观因素影响,但还是可以在较为适宜的公共场地开展公益电影展映展播活动,为群众增添更多的文化元素。但是在西藏尤其是昌都市地处横断山脉,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江河并流,村居间隔距离远,人口稀疏。交通和气候条件也十分恶劣,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乡村公路更是十分险峻,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难度很大。加之观众越来越少,辛辛苦苦的工作换来的是独守寒夜观银幕的景像,电影从业人员开始有些茫然,有的甚至认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没有必要继续存在下去了。
虽然农村公益电影从传统的送文化送热闹、幕前幕后划线摆凳子的时代淡出了舞台,但它的历史使命远没有结束。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进入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这既是对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殷殷嘱托,也是对每一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谆谆教诲。
进入新时期,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重了,作为电影人,南宫28肩负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南宫28的工作不仅是送文化更是种文化,用脚步丈量大地、用荧屏凝聚人心,把党的关心关怀送进各族群众心田,把“铁心跟党走、九死而不悔”的坚定执着种进各族群众脑海,奋力唱响“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儿女心向党”的雪域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