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洒向雪域都是爱

2014-04-27 15:03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洒向雪域都是爱

 ------中国一汽集团第四批援藏干部左贡县委副书记、曹伟华同志先进事迹
 
        他叫曹伟华,已过不惑之年,来自北国之春的中国汽车城。现任昌都地区左贡县委副书记,当2010年援藏干部的号角吹响时,他踊跃报名,毅然投身到援藏干部的队伍中,三年的援藏工作,他用激情续写援藏篇章,用实际践行国有企业党员干部的风范,用爱竖起援藏的丰碑。
 
       如今高原工作三年的他,已经不在年轻,但为了这方教育事业的发展,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他把爱的阳光播撒在这片土地上,为左贡县今后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的8月,他和所有第四批援藏干部一样,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告别舒适安逸的环境。只身来到藏东高原小城左贡县,一干就是三年,圆满的完成了工作任务,受到了全县干部职工的赞誉。
 
       刚来到西藏后的第三天的他,为了能尽快掌握区情、社情、民情,制定援藏规划,纵然高原反应严重,但依然阻挡不了他深入乡镇、村居以及偏远山区实地考察和调研,首先走访县委所在地的各主管局、委、办,听他们介绍各主管工作的实际情况,了解广大藏族同胞的生活习惯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短短几天的时间里,他先后走访了17个部门,汇总了70余项问题,结识了一批当地各族干部群众,同时,还实地考察了县中心医院和中小学,做到了心中有数,奠定了尽快进入角色的基础。
 
      在入藏的第一个工作周,就进行了下乡调研工作,走访调研中,他和村干部、农牧民群众促膝而谈,在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走访了4个乡3个镇,7所小学、7个医疗所,8个行政村和7个自然村,深入实地查看了11座桥梁(修建和待建),对当地的农牧业、自然资源等实际情况,做了深刻的调查和了解为三年的援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来《对左贡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调查报告》出台和迅速制定左贡县十二五援藏规划提供了时间和质量的保证实现对口援藏三个突破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三年里围绕调查报告中“农牧业发展的不均衡,特色经济凸显不明”;“龙头产业和支柱性产业处于空白,未来发展的前景不够明晰”向县委县府坦诚建议把援藏资金逐年向农业基础产业倾斜,针对“城镇化建设滞后,未形成应有的拉动效应”;“蔬菜基地严重匮乏,边远乡镇自给能力不足等问题及时调整援藏工作整体发展思路在国家逐渐加大城镇化建设和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中有机的统一起来为左贡经济社会的发展统一思想,理清思路,为实现社会的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献言献策”; 特别是“中小学教育状况堪忧,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设施缺乏保障;“公共卫生和医疗技术人员匮乏,生命保护与急救能力亟待提高”;“通路、通电、通水问题制约经济发展,三通问题亟待长久地、彻底地推进”等方面左贡县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基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开展援藏工作。第一次把援藏工作同完善自身的“造血功能”相结合,为实现左贡的发展打下基础。
 
        他还从“新农村建设缺乏远景规划,房屋建筑与生产力的提高没有结合起来,一部分老百姓对安居工程和新农合村建设还不理解和支持,整体推进难度较大的现实问题”;“在推动地方性经济建设上,规模化和有效的经营体制还没有形成”的问题;西藏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专业人才、技术人才的极度匮乏的问题;等突出的矛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在援藏工作中理清家底和发展思路,把深化乡镇的改革首次融入援藏的工作中。把左贡县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民生问题一并纳入援藏工作,通盘筹划,着年解决。
 
       了解到左贡县的教育条件,设施严重滞后,曹伟华同志积极努力兑现每年10万元的“教育奖励基金”,及时的发放到学生手中,该基金一方面起到了资助家庭困难学生的入学问题,一方面起到了鼓励、激励学生和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打消了他们的一些后顾之忧。随着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家庭重视教育的程度不断提高,学生对受教育的认知率不断增强,升学率和入学率的提升已成必然。广大师生和社会各方对一汽所设立的教育奖励给予了较高的重视,同时左贡县也在逐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努力使更多的学生、教师、家庭受到该基金的援助,为教育状况的改善做出积极的贡献。
 
        受中国一汽集团援建希望小学在2006年破土动工到建成交付使用倾注了三批援藏干部的心血,在历届援藏干部的帮助和推动下一个乡镇的普通小学已初具规模,在校学生共6个年级,245名学生,入学率和升学率在全县所有学校中名列前茅,在当地赢得较高的声誉,特别是2011年了解到广大师生的冬天饮水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田妥希望小学一年四季只有在玉曲河中直接取水,冬天河水结冰就在老师的带领下砸冰取水,既不安全又易发生事故,于是决定从援藏资金中拨出专款给学校师生打一眼生活用井,然而,在布满山岩石的地质区经历了多次失败,曹书记得知这一事情后请来专业打井队伍,科学布点终于打出了清澈的甘泉,结束了学校师生冬天砸冰挑水的历史,被全校师生誉称为“爱心工程”
 
       职业教育在西藏全区一直是教育发展的短板同时也是全区教育发展的重要补充。左贡县率先在全区发展了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开办至今的绘画、编制、木工和缝纫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也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欢迎。但是,由于先前投入不足,影响到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教学条件,设施、等硬件的落后,造成了全县职业教育后劲不足。得知这一情况后,曹书记认为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果断拍板着,积极为职业化教育培育基地建设出谋献策,努力再打造职业教育品牌。经过多方协调,先期为县中学培训基地投入资金260万元用于建设教学楼,改善教学设备设施,以扩大职业技术培训基地建设规模,拓展职业技能教育和训练科目,目前该工程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年底和交付使用。在此期间,还对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做了深入的调查,并撰写了《继续深化职业教育,着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社会化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对于指导全区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和教育。
 
       为了推进左贡县政府现代化办公网站建设。2011年初,经曹伟华书记主动与一汽集团联系在输送了两名医护人员的同时专门指定培养,和一名信息化管理人员赴一汽为期3个月的培训,不仅提高了本人素质还带回了一大批资料和技术,弥补了现代化办公条件的空白特别是网络开通的维修与使用,开创了我县党委政府现代化、规范化办公的先河。
 
        同时为了加快左贡县干部职工培训工作的发展步伐,曹伟华同志多方协调,投资15万元建立了左贡县党校培训基地。 新的“党校培训室”,电子教学设备、投影设施一应俱全。使干部职工培训平台在短短的时间内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曹伟华和他的援藏团队加强与一汽集团联系,与左贡县进行对口支援,建立左贡县卫生服务中心信息系统项目。通过两年来的推进和实施,完成了硬件平台的搭建。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指示精神,曹伟华还是和他的团队详细制定了规划,把70%的援藏资金主要用于新农村建设、农牧民致富能力提升和城镇基础设施改善方面。通过两年多来的实践,所投入的项目收到了较大的成效。
 
------时刻不忘民生。在他的努力和监督下美玉乡俄龙村19户农牧民群众彻底告别了几近坍塌的老村搬进了新居,告别了“无路可走”和“溜索渡河”的生活窘状。
 
------三年里美玉乡俄龙村新农村建设,项目总投资380万元,为2011年计划项目。主要包括建设318国道进入该村跨玉曲河60米水泥公路大桥一座、修建村委会办公用房及附属设施、对19户农牧民群众房屋进行美化亮化资金补助、修建村内水泥硬化道路、路灯、排水设施、村民健身广场及牌楼等,目前已经全面竣工通车并投入使用。
 
------三年里利用援藏资金向农牧民群众实施购车补贴是援藏工作启动完善造血功能,累计总投资80万元。出台了《关于对左贡县农牧民群众购买“解放”卡车进行调查统计和扶助政策的通知》,三年间全县农牧民群众直接用于补贴购买解放解放牌车辆19台。帮助他们依靠传统的农牧生产方式中走出来,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左贡县人民饮水难一直是压在曹伟华同志心里的一块石头。他和他的援藏团队、在县委县府大大力支持和积极帮助下向国家申报饮水工程改造项目和资金已经到位。目前中国一汽集团公司实施饮水工程改造的计划已列入今年援藏工作计划。到2012年11月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批准开工建设,总投资2700万元资金已经全部到位。该项目实施项目管理模式,计划在2012年完成总计划布局,2013年实施完成全部工程,届时将把饮水工程中的取水源、主管道、入户网彻底改造,困扰左贡县委县府城镇建设工作中的“老大难”终于得到解决。
 
       三年来曹伟华同志就这样以一个援藏干部的敏锐的思维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睿智的发展思路,以一颗博大的胸怀把十多万一汽集团公司员工对雪域高原的厚爱播撒在藏东高原这块2.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用一汽集团干部职工的双手托起左贡明天的太阳。
南宫28